“下楼买菜的工夫,就可以量量血压、测测血糖,还有医生给我作健康指导,真是太方便啦!”印江县龙津街道凯旋城的张阿姨在“健康小屋”内开展健康自检,提及“健康小屋”,言语中满是开心。
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积极探索“医联户+健康小屋+N”健康管理模式,推进城区“健康小屋”建设,通过落实“五个一”措施着力守牢健康“最前沿”,全力完善医防融合服务网,促进健康教育进万家,稳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,获得了居民的高度认可。
做好一则健康科普宣传,站好健康“前哨岗”
走进“健康小屋”,映入眼帘的是各类体检设备,种类齐全、操作方便。居民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健康自检,并完成相关体质量表的填写。另一边,咨询台的医务人员根据居民自评情况为居民出具自评报告,针对性给予健康指导与宣教,并将相关数据及时录入电子健康档案,一切秩序井然。
“张大爷,你最近是不是又悄悄喝酒了?除了按时用药之外还要戒酒禁烟,千万可别再喝了。”“健康小屋”医务人员正耐心为居民进行一对一健康知识科普,这里的每一位居民的身体状况他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。“我们在为居民做好健康服务的同时,更要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科普宣传,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。”
为做好健康知识科普宣传,“健康小屋”还会到社区内围绕常见病、多发病、慢性病等病种,针对儿童青少年、妇女、老年人、残疾人等人群,常态化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,着力打造网格内健康宣传平台,营造健康知识宣传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开具一张健康教育处方,打造健康“大堡垒”
“健康小屋”内还设置了专家坐诊台,每天都会有名医专家到此巡回坐诊,通过宣传提前告知群众,许多居民慕名而来。“平时这些名医都在医院里,现在,每天都会有名医到小屋坐诊,小病小痛的都能去免费咨询,贴心得很!”身患糖尿病的张阿姨说道。
打开张阿姨的健康教育处方,上面科普了疾病特点及演变,罗列了饮食、生活、运动等方面注意事项,并说明复查就诊情况,内容翔实科学。“这张健康教育处方,不管拿到县域里哪个医院,都是被认可的。它能帮助居民做好日常健康管理,建立‘无病防病、已病防变’的理念,为群众切实打造了个性化的健康堡垒,实现网格内居民人人健康有保障。”正在为居民开具处方的杨医生介绍道。今年1月以来,共有60余名优秀医师到健康小屋巡回坐诊,义诊26场次,惠及群众2000余人。
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,实现健康动态管理
“打开电子健康档案,居民基本情况、现病史、就医史等情况就能一目了然,各类健康数据和报告分类罗列清晰,这本健康‘总账’自然就能算得清、算得准、算得细。”工作人员介绍,“我们的目标是为网格内每一位居民建立一份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,这份电子档案将伴随居民终生。为确保电子健康档案连续性,我们充分发挥了家庭医生的作用,全角度、全方位及时更新居民健康情况。”
利用电子健康档案,医务人员能系统地了解居民不同阶段的健康状况与动态变化,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因素,掌握疾病的诊治情况和病情变化,及时做出科学的、系统的综合评估,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,让居民享受到连续的、综合的动态健康服务,更好地促进健康、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。
目前,“健康小屋”已为500余名居民建立完善了电子健康档案,数据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,健康数据更新更准确、更迅速,有效规避和减少危害健康因素,进一步把牢疾病预防关卡,有效提升群众健康幸福感。
建立一套规范管理制度,挥好健康“硬锄头”
为全面发挥“健康小屋”前哨作用,扎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“健康小屋”按照“找准用力点,挥好硬锄头”思路,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,实现健康服务标准化。
“我们制定了一套服务标准,切实规范医务人员工作行为,有效提升健康服务质量。同时,以居民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,制定了一套评价体系,按照‘居民评价-发现问题-及时改进-强化质量’流程,精准发力实现‘健康小屋’良性发展,持续探索完善城区健康管理新模式。”该县卫生健康局管理人员介绍。
做实一项公共卫生服务,筑牢健康“新屏障”
“健康小屋”坚持以预防为主,积极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糖尿病(高血压)筛查、慢病患者随访、儿童保健管理、妇幼健康管理、老年人健康管理、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,为实现“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”目标,进一步完善了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,村卫生室和健康小屋为两翼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,筑牢居民健康“新屏障”。
据介绍,印江还将进一步推进“健康小屋”建设,为更多群众提供近距离、更便捷的健康服务咨询和医疗健康保障服务,助力基层健康服务,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。(杨旭)
(责编:顾兰云、陈康清)